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A
分析:《道路危险货物运输从业人员从业资格培训教材》第一篇单元五模块二托运证明文件中明确表示:“托运未列入《危险货物品名表》或《剧毒化学品目录》的危险货物,必须附有《危险货物鉴定表》。”
道路运输未列入《危险货物品名表》(GB12268-2005) 的危险货物,托运人应出具《危险货物鉴定表》 。 ( ) 相关内容:
氰化物遇酸性物质能生成剧毒气体氢化氰,着火时,不得用( )扑救。
同属氧化性物质的物品,由于氧化性的强弱不同,相互混合后( )引起燃烧。
《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管理规定》 要求,( )只能运输散装硫磺、萘饼、粗蒽、煤焦沥青等危险货物。
爆炸品、遇水放出易燃气体的物质、固体剧毒物品、感染性物质、放射性物品和有机过氧化物应使用厢式货车运输。 ( )
在道路运输毒性物质过程中,应随车携带( )。
进入易燃危险货物装卸作业区的驾驶人员( )。
由托运人负责鉴定货物的性质,当托运危险货物时,应委托具有道路危险货物运输资质的单位承运。
道路运输易燃气体途中,若发生燃烧,在灭火同时应迅速将未着火气瓶运至空旷安全处,并用大量水喷淋冷却气瓶,以防止灾害扩大。 ( )
道路危险货物运输车辆的轮胎爆破后,应( )。
对火灾中抢救出来的赤磷要谨慎处理,因为赤磷在高温下会转化为黄磷,变成易于自燃物质。 ( )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规定机动车载运爆炸物品、易燃易爆化学物品以及剧毒、放射性等危险物品,应当经公安机关批准后,按指定的时间、路线、速度行驶,悬挂警示标志并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 ( )
爆炸品着火时,也可采用窒息法或隔离法灭火。( )
道路危险货物运输车辆应具有一些特殊的安全设备,如( )。
有机毒性物质遇明火、高热或与氧化性物质接触会( ) ,燃烧时会放出有毒气体,加剧毒性物质的危险性。
《危险货物分类和品名编号》( GB6944-2005) 中,第3类易燃液体不分项。 ( )
氯气泄漏在空气中会( )沿地面扩散,使地面人员受害
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罐式集装箱,应使用集装箱运输专用车辆。 ( )
道路运输遇水放出易燃气体的物质,车厢必须干燥、无积水。 ( )
道路运输液体危险货物时,无论使用何种材质的容器,只要能确保不破损即可。 ( )
《道路危险货物运输车辆标志》(GBI3392-2005) 规定,车辆载质量不同,标志牌大小尺寸也不同。( )
图示道路危险货物运输车辆标志牌,表示该车辆可以承运( )。(底色:白色,图案:黑色)
在一个大气压下,液体沸腾转化为气体时的温度称为沸点,运输温度不得高于危险货物的沸点。 ( )
压力容器罐车在运输途中,应密切注视容器的( )工作情况,发现异常,应立即停车,排除故障后,继续运行。
道路危险货物运输车辆应按照《道路运输危险货物车辆标志》( GB13392-2005)的要求,使用危险品标志灯、标识和标牌。 ( )
液氯和液氨( )在同一车厢配装,不能在同一库房内混储。
在托运危险货物时,托运人必须向承运人提供该危险货物的安全技术说明书。 ( )
在物质变化过程中,生成新物质的变化,称作物理变化。 ( )
道路危险货物运输从业人员,应当严格按照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决定的许可事项从事道路危险货物运输活动。( )
液体危险货物装卸作业时,应使用( )保护面部。
当酸性危险货物大量泄漏后,应首先采用( )处理。
赤磷着火点比黄磷高得多,易燃( )。
机动车驾驶人员在实习期内不得驾驶载有爆炸物品、易燃易爆化学物品、剧毒或者放射性等危险物品的机动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