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交通
B、安监
C、公安
正确答案:C
分析:《道路危险货物运输从业人员从业资格培训教材》单元五道路危险货物运输托运及承运模块四危险货物运送和送达交付时承运人的责任中提到:因各种原因而不能及时卸货,发生此种情况时,不管能不能及时卸货的责任在哪一方,为确保货物和环境的安全,在待卸期间行车和随车人员应负责看管车辆和所装危险货物,同时承运人应及时与托运人联系妥善处理。危机安全时,承运人应立即报请当地公安部门处理。
危险货物运达卸货地点后,因故不能及时卸货的,且托运人不能及时妥善处理,承运人应当立即报告当地( )部门。 相关内容:
道路运输汽油的车辆着火时,不能使用( )灭火剂。
按照《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 GB191) 规定,图示表示( )标志。
《危险货物品名表》(GB12268-2005 适用于危险货物( )、生产、储存、经营、使用和处置。
当炸药内混入坚硬物质如玻璃、铁屑、砂石等时,则其撞击感度增加,危险性降低。 ( )
国务院规定,由 ( )负责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督管理综合工作,负责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的发放,负责国内危险化学品的登记,负责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的组织和协调。
一般地,液体的相对密度是以水为标准的。相对密度小于1 的液体会浮在水面上,如汽油。 ( )
道路运输易燃危险货物的车辆,应具有一些特殊的安全设施,如( )。
《危险货物品名表》(GB12268-2005) 中的编号采用4 位的联合国编号(UN) ,备注中的编号采用5位的中国编号(CN)。 ( )
因铁制容器坚固,可以有效保护货物不受损坏,故所有危险货物均应用其包装。 ( )
氨极易溶于水,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使人窒息死亡,属于有毒气体;氨能与氯气发生剧烈的反应。所以液氯和液氨不能在同一车厢配装,( )在同一库房内混储。
运输易燃气体途中遇有火情必须迅速扑救,应将未着火的气瓶迅速移至安全处;对已着火的气瓶应使用大量( )喷洒在气瓶上,使其降温冷却。
燃烧可能产生毒性物质的危险货物着火时,应佩戴防毒面具,站在上风口进行扑救。 ( )
道路运输毒性物质和感染性物质的车辆,需要在每次运输后进行及时、彻底的清洗和消毒。 ( )
道路危险化学品运输企业必须具备的条件由( )规定。
运输盛装碳化钙(电石)的钢桶中通常充入( ) 稳定剂,确保运输安全。
一般来说,危险性大的货物,单件货物重量要小一些。 ( )
含氰基的化合物叫氰化物,大多数氰化物属( ) 物质。
从事危险化学品公路运输的驾驶人员、押运人员、装卸管理人员未经考核合格,取得( )的,由交通部门处2 万元以上10 万元以下的罚款。
扑救遇水反应产生剧毒、腐蚀性气体的危险货物火灾时,应穿戴防护用品和自给式呼吸器。 ( )
制订“道路危险货物运输事故应急预案”的目的是为了训练驾驶人员和押运人员的基本技能。 ( )
装卸硫磺时,不小心皮肤接触,可用( )处理。
道路运输剧毒化学品的罐式专用车辆,其罐体容积不得超过20立方米。 ( )
装运毒性物质时,必须携带劳动防护用品及防散失、防雨等工、属具。 ( )
《道路危险货物运输车辆标志》 ( GB13392-2005) 规定,标志灯应该是荧光的,标志牌应该是反光的。( )
不属于着火源的是( )。
国家标准( )中,有说明货物在装卸、保管、运输、开启时应注意的事项。
大部分毒性物质着火时,能产生有毒和刺激性气体及烟雾。扑救时,应尽可能站在上风处,并戴好防毒面具。( )
在“道路运输危险货物安全卡”上,应包括危险货物的( )。
托运人托运剧毒危险化学品,未向( )申请领取剧毒化学品公路运输通行证,擅自通过公路运输剧毒化学品的,处2 万元以上10 万元以下的罚款。
危险货物铝镁粉着火时,应用( )灭火。
易燃液体的温度升高,挥发量增加,易燃易爆性( )。
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的罐车,其罐体必须( )时间进行一次检测。